哪个品类能“全天候地卖” 那就是能火起来的品类
熊猫星厨创始人 李海鹏:
我觉得有个方向叫:如果能找到一个品类能“全天候地卖”,那就是能火起来的品类。
换句话说,今天很多餐饮品牌,已经发展到不只靠产品去审视,而是靠如何在同样的租赁面积、同样的人工去生产更多的产品,去全时段地卖产品(去审视)。
就像我们看到胡桃里中午、晚上还有宵夜,都是不一样的产品线。对于胡桃里来讲,成本其实是极优的。
餐饮里有很多类似的品类,比如粥,它客单价并不高。为什么能卖得这么好?因为产品刚好可以从早上一直卖到宵夜。
如果能把消费者的时间全都“粘住”,你就已经领先别人很多 。 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。
如同日本当年的居酒屋都是高压社会的产物
仔皇煲创始人 薛国巍:
属于宵夜业态的品类都有机会,年轻人需要减压、释放,今天宵夜市场的火爆就如同日本当年的居酒屋,都是高压社会的产物 。
延 伸
小编发现,从2018年起,全国各大城市都兴起了一波“深夜食堂”。
譬如北京,在大众点评上搜“深夜美食”关键词,已经有57个结果;而夜生活更加丰富的上海,则有97个结果。而这些结果中,还不包括原本就24小时营业的餐厅。
这些门店,多以汤面、锅物、烧烤等宵夜美食为主,充分迎合加班族、夜生活消费人群的深夜需求。
如中部城市郑州,新晋爆红的餐厅“白石的深夜食堂”也走日式居酒屋风格,高峰期排队两三个小时,也赶上了这波热潮。
从餐饮的季节性来看,当天气回暖、夜间消费增加,宵夜市场也会迎来旺季,就看哪些品牌能把握先机。
消费者想拿更少的钱吃快餐 但愿意额外花钱喝茶饮?
云味馆创始人 迟焕涛:
整个快餐市场都放缓了。去购物中心的大多数人会选择酸菜鱼这种特色餐饮,快餐在2018年是有些“尴尬”的。
我们能体会到,餐饮的竞争在2019年会加剧,一年比一年残酷。
一直以来,我觉得茶饮和单品的特色餐饮还不错。
也就是说,消费者想拿更少的钱吃快餐,但愿意额外花钱去喝茶饮。
消费升级是消费者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,而且是无止境的。
特色餐饮市场必然一个英雄接着一个英雄
望湘园创始人 陈丽:
未来将会持续从各个品类中裂变出更多单品类的爆款和超级单品,而且会越来越细分。
粉面和牛蛙、鱼头都是好的单品品类。
王品(中国)董事长 陈正辉:
王品集团涉及的品类较多,西餐、日料、中餐是我们大陆目前涉及的品类。这些大品类基本没有火爆的概念,但细分品类甚至产品有可能会出现火爆的可能。
不过,我们不关注“火爆”,我们关注“持续” 。
乐凯撒比萨创始人 陈宁:
城头变换大王旗,你方唱罢我登场。
特色餐饮市场必然一个英雄接着一个英雄 。虽然暂时没看到,不过这两年日餐正在快速崛起。
蒙自源总裁 汪飞:
越细分、越有主题特色、越有文化渊源的品类,培养的市场周期会相对长一点,但这种品类的市场根基是很深的,未来的市场比较广阔,更容易造就品牌。
从"麻辣烫的品牌化” 到“麻辣烫的新零售化、场景化”
四有青年创始人 赵刚:
在迭代升级中快速成长,米粉会从小吃变成一个与消费者联系更紧密的快餐品牌。
我比较看好麻辣烫的升级。